動力環境集中監控系統由通常由采集子系統、傳輸子系統、后臺管理拼圖等幾個子系統構成,采集子系統完成底端數據的采集,傳輸子系統將底端采集到的數據傳送到監控中心,后臺管理拼圖完成系統設置、數據處理、告警產生、數據存儲、系統功能等。
本文整理了傳統動環系統中常用的數據采集技術、信息傳輸技術和組網方案。
1、數據采集技術
在采集子系統中,被監控信號的測量至關重要,被監控信號按照特性可以分為模擬量和開關量。1)模擬量采集技術
模擬量是指隨時間連續變化的量,對于這些信號的測量,需采用模/數(A/D,Analogue/Digital)轉換設備將模擬量變成數字量后才能適合計算機采集。智能設備的模擬量信號由監控單元完成采集,而非智能設備的模擬量信號需要增加數據采集器、傳感器、變送器等來完成采集,將非電量信號轉換為適合采集器輸入特性的電量信號。
2)開關量采集技術開關量是指不連續變化的、具有確定的幾種狀態的量,最典型的是僅有“0”和“1”兩種狀態的開關量。非智能設備的開關量信號采集也需要增加開關量傳感器和采集器。
2、數據傳輸技術1)E1中繼傳輸技術
E1中繼線路上傳輸2M的碼流,有信道化E1和非信道化E1兩種資源。信道化E1(CE1)定義了幀結構,每幀32個時(TS0~TS31),其中TS0用于同步,TS16用于信令,其余用于傳輸數據,在動力設備及環境監控系統中,2M的某一個時隙可以用于基站與端局監控主機之間的數據傳輸。在基站2M的某時隙傳送數據時,需要在基站配置2M抽時隙設備,在監控中心通過具有時隙交換能力的設備做半永久連接或增加DXC數據收斂設備,傳輸監控數據。
非信道化E1中整個2M可以用于監控系統中兩個傳輸節點之間大量監控數據的傳輸(如監控系統傳輸匯聚節點到監控中心的監控數據傳輸)。
2)IP傳輸技術局站動力環境監控的串行數據,通過傳輸設備轉換為IP數據包,并通過以太網口接入到已經建好的IP數據網絡中,監控中心的端局監控主機接入IP數據網就可以采集到各局站的動力環境監控數據。
3)數字公務信道技術如果E1中繼線路緊張,而又沒有IP承載網絡,也可考慮采用數字公務信道傳送基站動力環境監控數據。由于一條鏈路上傳送有多個基站的監控數據,各個采集設備的上報波特率必須相同而地址不同,上位機采用“分時輪巡”的方式采集數據。數字公務信道有廣播方式的,也有點對點方式的,如果是點對點方式的,還需要在每個基站上增加通信串口轉換器來進行橋接組網。這種傳輸方式因采集速度慢、穩定性差而應用較少。
4)短信傳送技術短信傳送信息,主要用于監控中心的告警輸出,當有告警產生時,可以將相關告警通知相應的維護人員或值班人員,對設備告警做相應處理。短信告警輸出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采用無線MODEM的方式,這種方式實現起來相對簡單,另外一種方式是監控系統軟件通過短信中心來發送告警信息給維護人員,這需要監控軟件與短信中心通過一定的協議來實現,需要雙方的配合,實現難度相對較大。
告警短信只能作為監控中心值班的一種輔助手段,監控中心的值守才是主要手段,因為告警短信有時延時較大,特別是節假日,由于客戶的短信信息量太大,短信是排隊發送的,延時會更大。
3、基本組網技術根據局站與中心的連接方式可分為三種基本組網方案,在實際組網時一般是多種基本方案混合組網。
1)多串口卡組網技術
這種技術方案主要用于基站與監控中心的端局監控主機間的組網,傳輸到多串口卡的端口上的數據是串行數據,一個端口上可以是一個基站的數據(如2M抽時隙點對點方式),也可以是多個基站的數據。
2)基于路由器的組網技術這種技術方案主要用于樞紐局監控單元(SU)與區域監控中心(LSC)間的組網、區域監控中心(LSC)與集中監控中心(CSC)間的組網。
3)遠程訪問服務器的組網技術這種技術方案主要用于數據量較大的遠端局站與監控中心間的組網,端局監控主機與監控中心局域網構成一個局域網。
早期建設的監控系統多采用第一種方式進行組網,目前一般采用第二、第三種方式進行混合組網,實現監控系統的全TCP/IP組網結構。
來源:福建機房監控 浙江機房監控 http://www.99yxj.com.cn/news/3070.html 本文采集于網絡,如有問題有聯系刪除
北京金恒智能系統工程技術有限責任公司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7-2020 by Create-china.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未經許可,任何模仿本站模板、轉載本站內容等行為者,本站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電話:86+10-62104277/2248/4249 傳真:86+10-62104193-819 京ICP備10010038號-2網站XML
智慧機房
在線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