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監控應用的普及化,其傳輸規模也由原來的三、五個點發展到幾十甚至幾百個點,傳統蜘蛛網式的星型布線方式已不能滿足當前的工程要求。寬頻共纜“一線通”電視監控傳輸系統就是針對這樣實際需求應運而生,以其布線簡潔、集成性好、抗擾性強、擴展靈活、性價比高等特點,已廣泛地應用在各種監控系統工程中,為廣大工程商解決了傳輸過程中遇到的各種難題,徹底改變了“一路視頻一條線”的布線方式,被戲成為“一條大路通羅馬”的新監控傳輸格局。
寬頻共纜監控系統的特點
視頻應用領域的拓展及系統規模的擴大、傳輸距離的增長,促進了監控傳輸方式的變革,由原來的視頻基帶傳輸發展到視頻基帶、寬頻共纜(射頻載波)、網絡、微波、光纜、CDMA及雙絞線多元化傳輸并存模式。寬頻共纜“一線通”電視監控傳輸系統以避除監控傳輸干擾,實現監控信號總線制遠程傳輸為設計目標,既注重圖像和控制信號的傳輸質量,又保證了系統的穩定性、可靠性和實用性,徹底轉變了傳統煩瑣的布線方式,提高了系統抗干擾性能,解決了監控傳輸疑難問題。 布線簡潔化:該系統在實際應用中可以實現四十路監控信號(包括視頻、音頻和控制信號)通過一根同軸電纜雙向傳輸數公里,使監控信號實現了集約式總線制傳輸。
寬頻集成化:同軸電纜頻率帶寬為0~1000MHz,由于寬頻共攬監控傳輸信號時只利用了其中550MHz的空間,所以在傳輸監控信號的同時,還預留了報警、廣播系統的擴展空間,使多系統多路信號傳輸匯集到一根電纜傳輸。 傳輸雙向化:在信號傳輸時,利用38MHz來下行傳輸對前端云臺和鏡頭的控制數據信號,利用110~550MHz來上行傳輸監控視頻信號和音頻信號。上下行信號在其中傳輸各行其道不會碰撞。 遠距抗擾化:把視音頻及控制信號搬移到高頻上,傳輸時只衰減載波信號,而不衰減視頻信號,只要滿足載噪比即可,且傳輸時允許串接6級放大器,使傳輸距離突破500米瓶頸,這就大大延長了監控信號傳輸距離,避除了常見干擾頻率。 從以上共纜監控系統的四個特點來看,寬頻共纜監控系統是十分符合監控工程商的實際需要和技術要求的,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是“大系統、遠距離、抗干擾”監控系統的首選傳輸方式。
寬頻共纜監控應用技術及工作原理
CATV有線電視技術從引入我國到現在已經有30多年的歷史了,目前我國許多城市、農村到都安裝了有線電視系統,其技術已十分成熟,設備性能穩定可靠。寬頻共纜監控系統是有線電視技術的逆向應用,利用頻分復用(FDM)和FSK數據調制解調等成熟穩定的高頻傳輸技術來實現“一條大路通羅馬、寬頻共纜一線通”的監控傳輸新格局。
1) 首先,根據同軸電纜傳輸特性、我國有線電視標準PAL D/K制式把同軸電纜劃分成不同的傳輸頻道 (即:每個全電視信號占用8MHz帶寬,其中圖像調幅載波占用6MHz,伴音調頻載波在圖像載波的6.5MHz副載波上,按照我國廣播電視標準自112.25~550MHz可劃分出40多個頻道來)。不同的監控視頻信號輸入不同頻道的寬頻共纜調制器上,對圖像頻譜和相位等指標控制后搬移到某個頻道高頻載波上,輸出復用到同軸電纜網絡中; 之后,被調制的不同頻道的多路視頻載波(射頻載波)信號通過信號耦合器,匯集到一根同軸電纜上,并經過同軸電纜網絡及信號放大設備傳輸到監控中心。
2) 射頻信號傳輸到監控中心后,進入雙向數據分波器,通過其中的高通濾波模塊把下行的控制信號濾掉,只讓50MHz以上的視頻高頻載波通過,分配到多路視頻解調器(或其他規格的視頻解調設備)對同軸電纜中的監控信號進行多路解調還原成標準視頻基帶和音頻信號,最后送到監視器、硬盤錄像機或其他視頻處理設備。多路視頻解調器具有手動/自動控制通道解調,輕觸按鍵捷變調節,隔離度高,解調畫質清晰等特點,操作方便、安裝簡易。
3) 來自硬盤錄像機、控制鍵盤等設備的RS232/RS485控制信號通過FSK數據調制器進行數據封裝打包調制到射頻(38~40MHz)載波上,進入數據分波器低通濾波器下行傳輸。經過同軸電纜網絡傳輸到每個寬頻共纜調制器,由寬頻共纜調制器的FSK解調模塊把控制數據信號解調成標準的工業RS-485控制信號,送到解碼器輸出云臺、鏡頭控制電平,從而驅動云臺上、下、左、右或自動旋轉,推動鏡頭光圈、聚焦、變倍動作。FSK數據調制方式具有實現容易,誤碼率低,傳輸穩定,控制可靠等優點。
寬頻共纜監控的抗干擾性能分析
在抗干擾方面,寬頻共纜監控有著得天獨厚的技術優勢,這是視頻基帶傳輸方式所不具備的。在前面的敘述中曾提到,寬頻共纜監控中的視頻傳輸是利用同軸電纜中的112.25~550MHz的頻段來傳輸,通過高頻載波調制的方式完全避開了常見干擾頻率,使干擾信號無用武之地。在本人拙著《寬頻共纜監控抗干擾性能分析》中有常見干擾現象及干擾頻率的詳細描述。常見視頻干擾源頻率均分布在45MHz以下,可見寬頻共纜監控的圖像傳輸頻率與干擾頻率有很寬的頻帶距離,常見干擾頻率根本無法對射頻載波圖像信號進行各種干擾。這就從根本上保證了傳輸的圖像質量,使各種電磁環境復雜的工廠、小區、企業、煤礦及高壓環境的電廠、變電站等場所監控傳輸不再受常見視頻干擾源的困惑。寬頻共纜監控以其獨特技術特性不愧是抗干擾方面的一種利器,為監控應用領域的拓寬翻開新的一頁。
寬頻共纜監控系統的節目容量與拓展性
寬頻共纜監控的一大特點就是大大簡化了布線結構,突破了傳統監控布線繁瑣、復雜、費時、耗工、難度大等不盡人意之瓶頸,使多系統多信號可利用“一根電纜”雙向傳輸,以全新的理念開創了“一條大路通羅馬”的新格局。 舉個例子,有個新建看守所需要安裝電視監控系統以能實時監視關押犯人的活動場景,這個看守所有監舍100間,為看到全景不留死角,每個監舍設監控點2個,****點1個,其中1個監控點帶云鏡控制功能。那么,共有監控點200個,其中靜點100個、動點100個,****點100個。用傳統的布線方式在不需要副控的情況下,需要布視頻線200根,控制線40根、****線100根,除卻電源線不計需布電纜200+40+100=340根。由此可見,這種方式材料費用高,布線煩瑣、施工量大,維護不便,耗費工時。 那么利用寬頻共纜監控傳輸系統會是什么樣的情景呢?通過上面的介紹我們可以得知,共纜傳輸方式一根線可以傳輸四十路監控信號,包括40路視頻、40路音頻和40路控制信號。那么上述項目用 8根同軸電纜就足夠了。8/340≈1/42,從上例中我們可以得到一個準確的比較,利用寬頻共纜傳輸方式所需的電纜數量、材料成本、施工周期、維護難度為傳統監控傳輸方式的1/42。這也正是寬頻共纜監控優勢之所在,不僅可以節省材料成本,簡化布線結構,而且能為工程商縮短施工周期,降低輔材及施工費,簡化后期維護。而且共纜系統每根電纜最多可以容納40~50路視頻信號,具有很強的可擴展性。
寬頻共纜監控系統的傳輸距離
視頻基帶傳輸方式利用同軸電纜的0~6MHz來傳輸視頻信號,在傳輸過程中色度、亮度及飽和度不但都要不同衰減,尤其是高頻色彩分量衰減較大。一般的視頻放大器很難做到從幾Hz~幾MHz帶寬內良好的線性放大,這使得信號在SYV75-3同軸電纜中只能傳輸300米,距離超過這個門限就需要添加視頻放大器。而且電纜本身在傳輸過程中會產生熱噪聲,從而使信噪比下降,視頻放大器在放大信號的同時,對噪聲信號也同比例加以放大,放大后再傳輸就使圖像質量大打折扣,不能達到監控系統圖像標準。如果電纜中有干擾信號侵入,系統信噪比就會進一步惡化,圖像質量更差。 寬頻共纜監控充分利用同軸電纜的一千兆頻率帶寬,將帶寬劃分成不同的頻道,用寬頻共纜調制器將視音頻信號調制到不同通道高頻載波上傳輸。信號在電纜中傳輸時只衰減載波信號,不衰減視頻信號,且亮度、色度及飽和度可同步嵌套傳輸。載波信號電平衰減可加干線放大器對載波信號進行放大,只要保證足夠的載噪比即可。放大器放大的只是高頻載波信號,圖像的頻譜、相位等分量不會發生畸變,也不會有噪聲侵入,這就使監控信號傳輸距離延伸,圖像質量未有任何損傷。一般在有線電視網絡中允許把放大器串接六級,這就使得監控信號的傳輸距離可以達2~3公里。用數字來表示,3公里=3000米,3000/300=10:說明應用寬頻共纜傳輸距離是利用視頻基帶傳輸距離的10倍。可見,寬頻共纜監控既延伸了傳輸距離,又從根本上保證了圖像傳輸質量。 對于3公里以上的傳輸可以采用HFC光電混合的模式,經共纜調制器調制后的40路射頻信號,采用一臺射頻光端機即可傳輸1~60公里,具有極高經濟性。這種光電互補的傳輸模式巧妙地解決了“分散—集中—遠距離”的傳輸要求。這種方式在派出所監控、城鎮社會治安監控、道路監控中具有極大的技術優勢。
寬頻共纜監控廣播級的圖像質量
由于寬頻共纜監控系統通過寬頻共纜調制器把圖像從0~6MHz搬移到112.25~550MHz傳輸,完全避開了常見視頻干擾頻率,使系統的抗干擾能力得到極大提升,確保了圖像在傳輸過程中不受干擾;利用高頻載波來承載信號,在線路傳輸時只衰減載波信號,圖像信號不會衰減:這些從根本上提高了圖像傳輸質量,使信號完全達到國標4級以上。假如在共纜傳輸中某個頻道遇到干擾,換個頻道進行傳輸就可以了,所以在抗干擾方面具有很強的主動性和靈活性。
對于1~3公里的監控傳輸而言,利用寬頻共纜傳輸方式性價比高、經濟實用,采用光纜成本昂貴且施工及維護均需專業人員,極不方便。寬頻共纜監控的傳輸的圖像效果不亞于光纜。
來源:機房監控機房環境監控機房監控系統http://www.99yxj.com.cn 本文采集于網絡,如有問題有聯系刪除
北京金恒智能系統工程技術有限責任公司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7-2020 by Create-china.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未經許可,任何模仿本站模板、轉載本站內容等行為者,本站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電話:86+10-62104277/2248/4249 傳真:86+10-62104193-819 京ICP備10010038號-2網站XML
智慧機房
在線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