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懂的在线观看视频-你懂的日韩-你懂的国产精品-你懂的福利视频-夜夜操网-夜夜操天天爽

400-650-1086
首頁 > 最新資訊 > IT新聞 > 正文

陳士駿:行動網路時代,臺灣要出現獨角獸才行

admin 2016-02-01 09:44:12 0

YouTube共同創辦人陳士駿雖然久居加州并且結婚生子,但他內心和臺灣的連結一直沒有斷,看到硅谷從1960年代的半導體與電腦產業第一代,到Yahoo、eBay與Google等二代與Uber與Airbnb等第三代創業家。硅谷50多年來仍領導全球創新,曾經學習硅谷經驗,打造臺灣半導體與電腦王國的臺灣,卻沒有像硅谷華麗轉身,成功交棒。我們請AppWorks之初創投創始合伙人林之晨與陳士駿一起談談。

圖說:林之晨(Jamie)(圖右),現為AppWorks之初創投創始合伙人;陳士駿(Steve)(圖左),2006年賣掉YouTube后,2011年創辦AVOS,2015年又創辦即時照片/影音食物分享App“Nom”。

議題一:機器學習與VR會是下個科技典範嗎?

Jamie:過去三年,我每年都到硅谷旅行,去拜訪Google、Facebook與LinkedIn等公司,過去他們和我談的是行動第一(Mobile only)策略,現在行動應用已經很成熟了,這一次到硅谷,他們和我談深度學習、機器學習、AR與VR,Steve怎幺觀察這些新趨勢呢?

Steve:硅谷的知名天使投資人與Google Ventures等知名創投,他們對于這些科技都有不同的看法。他們現在投資的領域,也許就是18到24個月后最熱門的科技領域。很多人認為VR就是下個五到十年的典範, Facebook在2014年投資了VR廠商Oculus,硅谷在VR領域,有很多硬體與軟體內容的動能出現。機器學習議題其實講了很久,但目前為止還沒有爆炸性服務產出。

Jamie:有典範轉移發生嗎?要從“行動”這個科技典範轉移到下個科技典範了嗎?

Steve:在不同的時期,不同的產業的典範轉移一直發生。十幾年來,汽車製造業有小進步,但都沒有大革命,Tesla讓汽車業的大革命成為可能,我的Tesla會自動停車、自動駕駛而且軟體會自動更新。而音樂產業從音樂錄音帶、CD、MP3、iPod到串流音樂,音樂內容生產者一直都在,但硬體製造商,如做隨身聽的廠商倒閉了。

五年前行動沒有這幺成熟,但現在行動網路已經掌控我們搜尋、社交與瀏覽等各種行為。Uber就是一個從行動出發的公司,如果沒有智慧型手機,就沒有辦法打造Uber,Uber估值已經高達600億美元以上,一家從行動出發的公司,卻能創造這樣的估值,這在筆電的時代,沒有發生過。行動這個典範在Android與iOS手機大量被製造販售的狀況下,仍然持續,目前沒有看到停止的跡象。

過去15年來Apple總是不斷地增加MacBook功能,但2015年Apple販售的12吋MacBook,是第一次MacBook比上一代有更小的續航力與記憶體,這很值得注意,因為Apple已經了解到現有規格已經夠了,消費者已滿足了,未來的新產品,不再強調更大更快,而是產品功能多元化(diversity)。例如手機中的照相機發展到一兩千萬左右的畫素后,消費者對更高的畫素需求變小了,製造商停止對畫素的追求,加入各種感測器,讓相機的功能更多元。

兩人對話集錦

Jamie:這一次到硅谷,硅谷公司紛紛和我談深度學習、機器學習以及AR與VR。這是未來趨勢嗎?

Steve:很多人認為VR就是下個五到十年的典範,Facebook也在2014年投資了VR廠商Oculus,現在VR領域確實有很多硬體與軟體內容的動能(Momentum)出現。

機器學習議題其實講了很久,由于現在的機器還是不夠聰明,所以還沒有爆炸性應用出現。

Jamie:硅谷要從“行動”這個典範,轉移到下個典範了嗎?

Steve:行動典範仍然會持續,目前沒有看到停止的跡象。Uber是從行動出發的公司,卻能創造600億美元以上的估值,這是筆電時代不會發生的事。

Steve:在不同的時期,不同的產業典範轉移一直發生。以汽車產業來說,十幾年來,汽車製造業有小進步,但都沒有大革命,Tesla讓汽車業的大革命成為可能。

Jamie:臺灣軟體人才供給與需求失衡,學校培養的人才數量不夠,沒有隨著時代改變而增加,但我知道像史丹佛等學校培養大量軟體工程師,非常受硅谷公司歡迎,雖然硅谷公司仍說找不到人,你怎幺解讀?

Steve:硅谷有這幺多的成功創業故事如Yahoo、Google與Facebook等,這些公司的員工會常去史丹佛傳遞創業經驗,尤其是“公司一開始是如何起步的?”這些經驗能親身傳承,這是麻省理工學院等其他名校沒有的優勢。

議題二:軟體工程師人才荒

Jamie:我回臺灣五年了,一直很關切臺灣的軟體人才問題。臺灣軟體人才供給與需求失衡,學校培養的人才數量不夠,并沒有隨著時代改變而增加,但我知道史丹佛等大學培養大量軟體工程師,而且非常受硅谷公司歡迎,雖然硅谷公司仍常喊找不到人。

Steve:美國已經開始外包軟體業務,給中國與印度公司,補足日益增加的軟體人才需求。史丹佛和其他學校不同,史丹佛的地理位置就沉浸在硅谷中,當創業家有想法,馬上就有資源,把想法實踐出來。硅谷有這幺多的成功創業故事如Yahoo、Google與Facebook等,這些公司的員工會去學校傳遞這些經驗,尤其是“公司一開始是如何起步的?”這很重要,一個公司的開始是最困難的,這些經驗能親身(Personal)傳承,這是麻省理工學院等其他名校沒有的優勢。

YouTube當年被Google以16.5億美元併購,并不是因為技術強,Google也能建造影音串流平臺,YouTube的價值在每分鐘大量被上傳的內容。當年PayPal若從硬體起家,就沒有辦法快速Pivot,沒辦法快速更新,也需要更多創業資本,可能不會有今日的成果。因此每當別人問我創新創業建議,我總是說,“往軟體發展吧,軟體是極具價值的。”

Jamie:依我的觀察,臺灣軟體人才的培養,光靠教育體制很難被解決。你怎幺看這樣的問題?

Steve::我要強調,硅谷有完整創業的生態圈,不只是有一群優秀的人才而已。以我的案例來說,當年YouTube在短短幾天內就見了紅衫資本、Yahoo與Google等公司,然后六天內就決定併購案了。若當時團隊在芝加哥,而不是在硅谷,不可能短短六天內就完成,也許就沒有這樣的機會。

兩人對話集錦

Jamie:依我的觀察,臺灣軟體人才的培養,靠教育體制很難解決,你怎幺看待這個情況?

Steve:我要強調,硅谷有整個完整創業生態圈,不只是有一群優秀的人才而已。

Jamie:你覺得臺灣目前的創業圈發展,還缺乏什幺樣的重要元素?

Steve:帶頭創造每個新世代的公司,發展之路都非常困難艱辛,大環境要鼓勵與激勵這樣的公司與人才,讓他們敢去冒險。

Steve:臺灣若在軟體或行動領域誕生一到兩家獨角獸,就會大大激勵人才加入,新創公司崛起。

議題三:新創連結全世界

Jamie:你覺得臺灣目前的創業圈發展,還缺乏什幺樣的重要元素?

Steve:硅谷的科技產業變遷,已從1960年代的半導體到1990年代Yahoo、eBay、PayPal與Google等網路公司,現在已是Uber與Airbnb等第三代。臺灣在第一代半導體產業有全球性科技公司,但第二代和第三代則非常稀缺。其實帶頭創造每一個新世代的公司,發展之路都非常困難艱辛,以當年剛起步的PayPal來說,我們對支付產業也沒有很精深的知識,一路跌跌撞撞摸索過來。因此大環境要去鼓勵與激勵這樣的公司與人才,讓他們敢去冒險。

其實,Facebook與Google這些大公司的創辦人,他們也不是超人,而硅谷紅衫等知名創投,他們所給的錢也沒有魔法,和其他創投給的錢是一樣的,臺灣只要在軟體或行動領域誕生一到兩家獨角獸公司,就會大大激勵人才投入與新創公司崛起。公司員工未來創業時,就可以向市場與投資人說,“我曾經和那個公司的創辦人工作過,所以我的新公司也很有發展潛力。”這是我認為臺灣在軟體與行動領域要發展出一到兩家獨角獸的原因。

對談人

林之晨(Jamie)
和Steve同年出生,現為AppWorks之初創投創始合伙人。Jamie在總統大選前不斷出現在媒體面前,用文字與影像倡議“臺灣一定要成為網路強國”,也把這個訴求傳達給三位總統候選人。而且這訴求這是個肯定句,而非疑問句,目的在于讓社會各界真正重視這個議題。Jamie說,“我不在乎誰當選,只在乎誰有決心把臺灣發展成網路強國!”

陳士駿(Steve)
Steve在2006年賣掉YouTube后,2011年創辦AVOS,2015年又創辦即時照片/影音食物分享App“Nom”。已經37歲連續創業的陳士駿,提起新公司Nom與美食,眼綻光芒,整個靈魂都為美食而生的樣子,“熱情”兩字從他的言語中不斷散化,一如他的書《YouTube你的熱情和直覺:YouTube創辦人陳士駿的創業人生》。

文章來源:機房監控 http://www.99yxj.com.cn

售前咨詢

專線:劉剛 13911133352

E-mail:112417434@qq.com

北京金恒智能系統工程技術有限責任公司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7-2020 by Create-china.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未經許可,任何模仿本站模板、轉載本站內容等行為者,本站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電話:86+10-62104277/2248/4249 傳真:86+10-62104193-819 京ICP備10010038號-2網站XML

智慧機房

在線體驗

CREATE·機房監控 體驗端  用戶名:Admin    密碼:12345 點擊體驗
在線咨詢 電話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