呆板、重視考試,一直是臺灣教育的病癥,如果想要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從被動轉為主動,得從基礎教育就開始改變。
圖說:藍偉瑩,1972年生,現職麗山高中教務主任。
新科技掀起的產業典範轉移,臺灣企業轉型卡關、年輕人悶領低薪。“你如果不想以后的孩子一邊要養老人,一邊又要養不工作的年輕人(指失業救濟金),那老師和家長都要改變!”積極推動教學變革的麗山高中教務主任藍偉瑩說得鏗鏘有力。
從小的基礎教育對人才培育扮演重要的打地基角色,芬蘭教改強調誘發小孩主動想、主動問、主動找答案,并且大力讓老師接受新教學法的訓練。反觀臺灣過去的教育環境,一個課程教了十多年也沒什幺改變,老師失去了教學的創意,學生自然提不起勁。
如果想要學生重新看待學習,老師教學的方式、內容一定得進化。這就是藍偉瑩推動教師“共同備課”社群的初衷。他們利用假日聚會,討論怎幺設計出活潑、誘發思考的課程,讓一群有心扭轉臺灣教育現況的老師不再單打獨斗。
“我鼓勵老師作課程設計的創客(Maker),你的課程就是你的產品。”藍偉瑩說,創客會思考使用者需求,以前是老師自己認為什幺重要,就教給學生,但現在要思考你的使用者(學生)想知道什幺、跟他們的生命有什幺關聯等。當看到孩子眼睛發亮,老師會再設計更多創意課程,形成學習的良性循環。
藍偉瑩認為,當臺灣走向少子化,不可能重回勞力密集的製造業,就只能走創意、品味。未來人才是跨領域、有創意,但這些在教育并沒有被培養。好的教學法應給學生較多探索的機會,激發自主學習,知道自己比較喜歡什幺,大學也就比較不會選錯系。
目前教改提出的107課綱可讓學生跨班選課,增加選修學分,讓孩子可擇其所愛的領域學習。藍偉瑩建議父母及老師,欣賞孩子的獨特性,鼓勵孩子勇敢試探,適性發展才會自主學習。
希望2016年臺灣能改變的一件事
希望大學招生能有更高比例新生是看重孩子多元學習成果,不再以分數取才。
行動事蹟
推動教師共同備課,讓教師們可以一同思考、分享創新教學方法及課程設計。
北京金恒智能系統工程技術有限責任公司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7-2020 by Create-china.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未經許可,任何模仿本站模板、轉載本站內容等行為者,本站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電話:86+10-62104277/2248/4249 傳真:86+10-62104193-819 京ICP備10010038號-2網站XML
智慧機房
在線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