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從去年紅到今年,日前落幕的CES展場成各大廠的物聯網戰場,三星宣示,2年內三星旗下90%產品都將具有連接功能,5年后達到全面連網的目標,Google也布局物聯網,要成為物聯網時代的龍頭。臺廠也積極為物聯網市場做準備,從半導體大廠聯發科和臺積電,到工業電腦巨頭研華,一直到下游的華碩和宏碁皆嚴陣以待,就連臺北市長柯文哲都喊出智慧城市政策,要把臺北打造成相互連結的物聯城市,但當人人都喊著物聯網,你知道物聯網商機背后其實有五大隱憂嗎?
(圖說:IBM全球企業諮詢服務事業群首席顧問帕尼喀認為物聯網商機雖大,但也有不可忽視的五大隱憂。照片來源:IBM提供。)
IBM全球企業諮詢服務事業群首席顧問帕尼喀(Sanjay B Panikkar)今來臺分享全球物聯網市場面臨的五大挑戰:
1. 連網成本過高當可連網的物件越來越多,就表示要傳輸的資料量也會隨之增加,形成所謂的「大數據」,要傳送如此大量的數據,對于頻寬和網速是一大挑戰。產業已意識到現有的4G網絡將不足以應付物聯網時代的龐大數據傳輸需求,因此早已著手進行5G的布建,然而網路基礎建設、集中式云端與大型伺服器的建置與維護成本巨大,造成現有的物聯網解決方案費用高昂。
2. 網路資安問題之前傳出有家庭的智慧冰箱被駭客惡意入侵,導致智慧冰箱變成「殭尸網路冰箱」,發送垃圾電子郵件,透露物聯網時代中不可忽視的網路安全議題。目前的資料管理方式為中央統一管理,然而一旦中央管理系統出問題,使用者不擁有自身資料的管理權,資訊風險自然也會隨之提高,這些理由讓使用者對于物聯網裝置的信心打了個問號,難保哪天自家的智慧門鎖和智慧電動車不會被陌生人竊取資料。
3. 物聯網生命周期長不同于智慧型手機每18到36個月就要汰換一次,物聯網基礎建設的生命週期常長達數年,許多企業雖快速進入智慧型連網裝置市場,卻尚未認知到在該領域生存的困難,后續的產品軟體更新和維護成本恐將對企業的財務造成龐大壓力。
4. 商業價值不明確物聯網裝置應用多元,從智慧皮帶、智慧鞋墊、智慧水杯到智慧籃球…讓人目不暇給,但許多物聯網解決方案其實缺乏明確的商業價值,而且僅強調連線,卻無法帶給使用者更好的使用經驗,目前只有少數製造商重視簡單而實用的價值,并設法提高設備的核心功能和用戶體驗。
5. 商業模式不完整多數的物聯網商業模式依靠販賣使用者數據和鎖定是廣告營利,實際收入機會將為數據匯集與整合業者所擁有。目前市場對于物聯網將帶來大量應用程式收入的預測過度樂觀。
物聯網時代,機器也要民主為因應這些物聯網時代下可能出現的隱憂,帕尼喀提出「機器民主化」理論,解決資料隱私問題和商業模式的問題。帕尼喀表示,10年前,人們管理設備的方式是中央化統一管理,后來云端出現,系統改到云端上管理,而現在物聯網時代的管理方式應是「去中央化的分散式管理」,形成點對點(P2P)的溝通架構,讓云端融入整個架構之中,此舉不僅可顯著降低安裝于維護大型資料中心的成本,也可以讓使用者自行控制個人隱私,而非集中由授權單位控制,企業也可以將系統維護的責任部分轉移到用戶身上。
帕尼喀進一步說明機器民主化的三大要點:第一點是裝置擁有者可以自訂規則,第二點是讓機器與機器(M2M)之間溝通,甚至設定機器與機器之間的契約,設備之間可以相互交換資源和服務,例如使用者在機器上支付一個款項時,會在另一個機器上取得服務。第三點是透過區域鏈(Block chain)讓機器自我組織,避免遭受惡意攻擊,比特幣交易系統就是採用區域鏈技術最著名的案例。
物聯網將帶來共享經濟最后,帕尼喀認為當機器民主化成真,將會催生共享經濟,因為使用者要買的不是一個商品,而是一個解決方案,機器能夠自我管理和溝通,代表實體世界的流動性變大,使用者大可出租閑置的智慧設備,以往的家電可能瞬間搖身一變成為資產,例如智慧洗衣機可以明確計算何時該進廠維修,何時該自動啟動和關閉,洗衣機可以社區共享,根據數據用量收費。
另一方面,臺灣IBM表示,看好物聯網時代下的機器(Machine to Machine)溝通網絡商機,今年將會把主力放在可自我溝通以及用大數據管理的智慧工廠,揭開工業4.0的序幕。
推文北京金恒智能系統工程技術有限責任公司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7-2020 by Create-china.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未經許可,任何模仿本站模板、轉載本站內容等行為者,本站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電話:86+10-62104277/2248/4249 傳真:86+10-62104193-819 京ICP備10010038號-2網站XML
智慧機房
在線體驗